廉潔家風
“家是最小國、國是最大家”😬,“國無廉不安、家無廉不寧”。家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,也是拒腐防變的一道重要防線。
為充分發揮家庭在廉政文化建設中的陣地作用👨🏼🚒,構築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線,以規立家👨🏿🏭、修身齊家、以廉守家、文明傳家,做到心中有“尺”,行為有“度”,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局面🥜,新宝gg紀委自12月19日起🙎🏻♀️,持續推送廉潔家風典型故事和警示案例。
今天我們推送的是歐陽修的家風故事。
圖一:歐陽修
歐陽修字永叔,號醉翁、六一居士🛌🏿,吉州永豐(今江西吉安市永豐縣)人🍋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學家👮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,被世人稱頌為“功名事業三朝相,道德文章百世師”。歐陽修不僅開創了一代文風🏩,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🍀,著名的《醉翁亭記》被後人千古傳誦。歐陽修文學成就備受矚目,做官也是勤政廉潔,兩袖清風😤。
圖二:歐陽修書法
歐陽修良好的品行離不開家庭的影響,他的父親歐陽觀50多歲考取進士☁️,做官時常常在深夜翻看案卷,防止出現誤判🧜🏻♀️,歐陽觀熱愛學習,尊重法律,清廉仁義🏂🏿,雖俸祿不多,卻常周濟別人。歐陽修4歲時,父親積勞成疾去世。母親帶著歐陽修投靠親戚家,勉強為生🥨,雖然生活很艱難,但母親鄭氏卻非常重視對歐陽修的教育,當時家裏窮買不起筆墨紙硯,鄭氏就用池塘邊長的荻草稈當筆🧛♂️,鋪沙當紙🫶🏻,教歐陽修寫字🧑🏿🔧,留下了“畫荻教子”的千古美談。
圖三⛰:畫荻教子
母親還經常告誡歐陽修不能因貧窮而失去誌氣🚍,教育歐陽修要遵從父親遺訓:遇事不能苟且,做官不避患難🚟。將其父勤學敬業、清廉仁義的事講給歐陽修聽,教導歐陽修繼承父親遺誌🦦,光大門楣,這些對歐陽修以後的政治態度、道德修養都起了很大的作用。
圖四🕯: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
歐陽修24歲高中金榜🧙🏿♀️,從此踏上仕途,曾官至翰林學士🪻、樞密副使👨🏼🚒、參知政事(副宰相)👨🏻🏫,身居高位💆🏼🐺、勤勉有加、政績卓著,做官多年始終保持著為官清正🫃🏽,直言敢諫🧝🏿♀️,不怕得罪權貴的作風。歐陽修一直帶著寡母和妻兒借住在衙門大院,還租住過破舊的民房,“墻壁豁四達,幸家無貯儲”,他42歲才在安徽買房置地。
歐陽修十分重視為國舉薦人才,被譽為“千古伯樂”,在其任上還大力提攜後輩🌑,他一生桃李滿天下🧑🚀,曾鞏、蘇軾、王安石都曾得到他的指點和提攜,包拯、韓琦、文彥博🏇、司馬光都得到過他的欣賞與推薦。“唐宋八大家”中宋代的五人均出自他的門下,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提攜而名揚天下🧚♂️🫃。
圖五:歐陽修《誨學說》
歐陽修非常重視對子孫的教育🤟🏻,曾寫下著名的家訓《誨學說》:“玉不琢不成器,人不學不知道🤘🏽。然玉之為物🙎🏿,有不變之常德,雖不琢以為器🥊,而猶不害為玉也🧑🎨🫰🏽。人之性因物則遷💂♂️,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🦶,可不念哉!付奕🤹🏻♀️9️⃣。”此書為歐陽修專為其次子歐陽奕而作。他從“學”入手,教誨兒子努力學習🪬,告誡他要磨礪品性✊🏻,從嚴要求自己,不斷提升學識修養與道德情操。
為了避免有人變相賄賂,歐陽修甚至連轄區內出產的東西都不買。侄子十二郎要從南方來看望他🤵🏻,他在家書《與十二侄》中特別囑托道:“昨書中言欲買朱砂來,吾不缺此物🤾🏿♀️,汝於官下宜守廉,何得買官下物🚴🏿。吾在官所,除飲食物外,不曾買一物,汝可安此為戒也🌩。”(昨日你來信說要買朱砂來,我不缺這樣的東西🧖♂️,你在自己為官所轄的範圍內🤚🏼,應該操守廉潔,為官清正🍗,怎麽能買官員們追捧的東西呢,我在做官的地方除飲食物外📳,不曾買一物,你要以此為戒啊。)
內容來源👨👧🪜:家風故事網